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

「陪他睡覺,所以我沒那麼勞累」?請不要說出這麼殘忍的話 (一)

照顧從來不是件簡單事。即使是有著相同血源、有親情羈絆的家人,都可能在長期累積照顧疲勞的狀況下,做出自傷傷人的反應。那為什麼我們會覺得,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,只因戴上了專業、助人者的帽子,就要不計代價的犧牲奉獻、無怨無悔?

安置服務的困境是系統性的。需要療傷止痛、重建對人信任的孩子,並不好帶;政府雖然有安置費和專業人力補助,但那金額並不足以支撐對孩子的全面照顧,更別說機構評鑑,雖說有正向引導機構專業化的期許,但過度文件化的評鑑形式,到底機構還剩下多少能量能好好照顧孩子,這實在滿讓人懷疑的。此外工作人員的排班、橫向溝通、不同專業之間的合作...等,各個都是挑戰。

這麼多的議題,錢真的滿重要的,畢竟這是工作人員要養家活口的經濟收入;而機構付不出薪水給員工,這壓力也是嚇人,沒經歷過的人很難想像。我當過一年的代理主任,那一年為了部門的預算開支,深刻感受到無米之炊的痛苦。

但也不能只談錢,安置服務是費心傷神的重度情感勞動,沒有給予適當的設限保護,要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職業傷害,那是一點都不困難。好一點的失眠精神不濟、慘一點的請長假休息、最可怕的是將無力挫折轉嫁給更弱勢的人,而在機構中最弱勢的人是誰呢?

犧牲是上帝愛人的選擇,但不該是人的責任。很多的生輔員、保育員也都有家有小孩,她/他們下了班,回到家也還是照顧家人。她/他們真的需要有些時間留給自己,也需要有足夠的支持和培力。然而靠個人的力量,要如何反映給有權力管理並規訓他們的政府體制呢?社工師有公會、非社工師也有工會,但生輔員和保育員能到哪裡反映?跟會嗎?看來看去只有靠機構倡導的力量了。

沒錯,政府確實在佔民間機構的便宜,安置費給的不夠多、專業補助不斷縮水;兒保社工雖然也是公部門的代表,但他們其實也是被壓榨的一群,把孩子安置到機構後就從此失聯這種劇碼至今仍在上演,因為他們要替失靈的通報系統收拾善後,無暇也無力顧及安置機構。常常是好心的民間組織跳出來收拾善後,容納了這些受傷的孩子。但有好心跟把事情做好這是兩碼子事。

至少在這次的勞基法解套之爭上,我們看到了存好心跟做好事之間是有點斷裂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