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

改變社工工作環境



一天工作至少八個小時,在台灣過勞、變態的工作文化中,工作時間可能更長。人生最黃金的時間,我們往往都放在工作上,那妳/你想要怎樣的工作環境呢?



這週跟幾個學生提到她們畢業後的發展,有位學生很認真地思考,她要到哪個單位落腳,她很仔細地去評估幾個可能的社福機構,非常難抉擇,因為每個工作單位都有它的優勢,但也都會有些不理想的條件,很怕自己做錯決定。我被學生問到煩了(畢竟最近工作壓力很大),就開玩笑地跟她說,「妳很挑剔也,選這麼多」,但學生很認真地回應我,她有許多想做的事,當然要好好慎選工作單位,讓她有空間可發揮,不要造成彼此的困擾。



事後回想,這學生的話對我是非常嚴肅的一個提醒:到底我們營造出了甚麼樣的環境給這些學生?要讓他們這樣游移擺盪?舉棋不定?甚至沒有勇氣進入社工職場?當然很多糟糕的制度是「別人」訂的,但我是否在過去也有意無意地參與了這些糟糕制度的形塑和傳承?



無獨有偶的,過個一兩天我去某個兒保團隊外督,跟一群帶著許多傷痕的兒保社工深談。每個人都很辛苦,團隊至今都還缺人,然後許多人想要結婚、想要生子、想要離開,當他們說著這些目標時,眼光都是泛淚的,可以想見那是多麼艱難的決定。但他們縱然做出如此沉重的人生規劃、意欲放下自己過去多年的專業累積,卻也都抱著同樣的一個目標,要讓社工的環境變得更好。



我想這就是我們需要努力的,想想該怎麼作,讓我們的社工環境變得更好。



時間過得飛快,我離開實務工作已近十年,差不多就是這時節我提出申請,離開我曾深深投入的一切,那時是非常心力交瘁的,甚至不想再回看一眼。不過,雖然身體離開了,但我發現自己的心卻從來沒走遠過,十年來除了念書、教書,我做最多的就是陪伴著第一線的夥伴,偶而,也會有以前的個案來找我。



這樣的陪伴歷程,也是讓我換一個角度看。看不同社工這樣來來去去,從剛入門的、非常有盼望、有活力,熱切地想要大展身手,到後來,整個人是被掏空、傷痕累累,非常心寒,最後不得已做出離開曾經如此深刻投入的社工職場。看著一幕幕類似的場景,走馬燈般不斷循環上演,非常的難過與心痛。與其說社工不能堅持,不如說這環境實在太糟糕。



我們能做的,似乎不該是去告訴人家說,社工需要努力、需要考照,需要證明自己的專業。



當然讓自己有事做、有比別人更擅長的能力,這某程度是充權也是優勢,但我們也需要自問,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,有沒有做過哪些努力,讓自己的環境過得更好,或者我們也在這過程中,成為這環境惡化的幫兇呢?有沒有可能我們不要自己在那邊掙扎,而可以有一些集體的發想跟另類的努力呢?



我答應了這群社工要一起來尋求改善他們工作環境的解方,但可不可以成功老實說我也沒有把握,但我回想自己過去工作的歷程,學會一件事情就是,如果我們遇到挫折抱怨,那就只是抱怨,事情還是很糟,甚至抱怨到自己的心情更為低落。現在很流行一種說法:如果妳/你真心的希望一件事情發生,那全世界都會來幫忙妳/你,只要試著踏出自己的舒適圈,有一天妳/你的夢想是可能達成的,蝴蝶效應不就是這樣嗎?一點點的改變、引發的連鎖效應,最後的衝擊可能是很大的。我希望我自己是一個見證者,可以來見證這些社工有能力來扭轉他們的工作條件。



在社工環境真的改變之前,雖然一切如舊,上司依然不可捉摸、規則形式不合理,沒有一致的判準,妳/你的同事、工作夥伴,也常常出包,給妳/你捅婁子、甚至落井下石。但即使如此,在萬事似乎沒有甚麼位移之時,妳/你依然可以選擇做一件事:對自己好一點!社工夥伴不必將自己燃燒殆盡、死而後已,妳/你有權利對自己好一點。



在下次相遇前,把自己的目標公告周知,做一件自己想做但還沒去履行的事。這是行動之前,我唯一給這些夥伴的要求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