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學習被外界量化了,人在哪裡?
幾天前買了Lois Holzman熱騰騰的《成長的校園-當代教育模式的基進選擇》中文版,在她的中文版序中,Lois Holzman肯定中美皆有的教改運動,但也批判多數改革者只注意於學習的有效性上,而忽略了人發展的議題。她認為「學習是什麼」與「學習者是誰」這樣的哲學基礎,是教育改革者普遍忽略的議題。
這讓我想起4/2我在臉書上PO的「什麼是社工?」跟「社工是什麼?」。那時我還不知道大成報事件,但因為厭煩如出一轍的「社工日快樂」賀歲文,所以就好玩地在自己的臉書上自問自答,企圖引出些許的互動。
表面上這兩句話是玩文字遊戲,似乎只是換句話說的無聊之舉。但我背後實有本體論(?)、認識論(?)的哲學考量。目的在引導學生/讀者反思:何為社工的本質,社工角色、知識與人的關係為何?否則社工對自身的存在始終抱著不確定性,企望爭取社會大眾對自身專業的肯定、而不斷複述符咒囈語般的「社工是專業」宣告,將不斷地重現。
「什麼是社工?」,用英文來寫就是What is Social Work?或What is Social Worker?而問題的解答就是:社會工作是科學的助人服務活動...balabala等教科書有關社工的定義。
「社工是什麼?」,用英文表達則是Social Work is______(好啦,那個問號不應該出現的)。我認為「社工是什麼?」,講的是關係的層次:對有的人來說,社工不就是份飯碗,對有的人來說,社工是一生的志業;位置不同,心境不同,所看到的社工也不同。
社工、志工不一樣,社工也分好幾種
關於社工和志工的分野,陶蕃瀛老師在其臉書上提醒了:「助人工作」和「做社工」、「做專業社工」及「做社工師」是四件相似而不相同的事情,而社工師該由誰認證與認可更是需要思辨的議題。我個人非常贊同也很讚嘆陶老師能一針見血地點出問題的核心,這也是我覺得社工人無需去回應大成報郭主筆的文章,而應回頭反思自身與社工專業的關係才是當務之急。
所謂,危機即是轉機 (從大家的反應看來,顯然大成報事件是社工專業的一個危機),其實我們可以好好地在這個時機下,思索「社工是什麼?」,或嘗試回應陶老師所提示的問題,思辯社工專業與專業建制化的議題。
不為社工師考試,而是滿足自身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,這才是學習的本質。
不為社工師考試,而是滿足自身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,這才是學習的本質。
歡迎各界捧油留言分享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